
安商暖企“出实招”,恩平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稳增长
“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短缺,是否有渠道支持企业贷款贴息?”2022年9月,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收到了一条诉求,来自广东新裕华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接诉后,恩平市有关部门推进银行与企业积极沟通。“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银行为我们办理了贷款利率优惠,实实在在降低了经营成本。”该公司行政主管梁少平真切感受到恩平金融服务的暖意。
2022年以来,恩平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服务力度,精准发力支持稳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2年11月末,恩平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22.10亿元,比年初增长16.31%,增速高于江门市总体增速,位列江门第一;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11月末,恩平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0%,比年初下降50BP,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2280万元。
制造业新增贷款创新高
在恩平市镇海湾区供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一台台大型设备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里,一座规模为10万吨/天的供水水厂将拔地而起,为恩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水利保障。该项目是恩平首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恩平强化金融资源要素保障,推动恩平首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投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4700万元,撬动项目开工建设。
恩平市镇海湾区供水工程项目以锦江水库和凤子山水库作为水源点,将新建一座规模为10万吨/天的供水水厂。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长。恩平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多措并举提升辖内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经济政策尽快落地,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稳经济的关键一招。近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正加速落地恩平,推动镇海湾区供水工程项目动工,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助力医院完善医疗设备等,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的问题。截至2022年11月末,恩平基础设施产业贷款余额7.30亿元,比年初增长12.09%。
金融活水,暖企兴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广东吹响“制造业当家”号角。面对新的发展目标,恩平各金融机构紧紧抓住一系列政策机遇,疏通金融服务制造业堵点,让制造业企业充分享受金融资源。
落实148条稳经济措施、财政加大消费节补贴、建立“1+2+6”企业上市梯度培育机制……一系列金融举措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真金白银”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在广东艾普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配套材料源源不断送进来,满载着数控机床设备的数辆大型物流车驶向全国各地,上下游产业链奏响发展“协奏曲”。这背后,是顺德农商银行恩平支行做好园区产业链金融服务配套,为该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链融快线”业务,助力本地产业链转型升级及协同发展。
截至2022年11月末,该行已向艾普升公司的5家下游企业累计审批“链融快线”贷款1096万元,发放977万元。“在产业转移至恩平后的起步、成长等阶段,都有金融支持,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帮助。”企业负责人肖康利说。
今年,在恩平工业投资增速位列江门市第一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11月末,金融机构共对35家智能装备产业企业发放普惠小微贷款6.47亿元,比年初增长17.36%;恩平制造业获得的金融供给总量创历史新高,2022年11月末,恩平制造业贷款余额35.83亿元,比年初增长15.84%。
资源变资产赋能乡村振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恩平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有效发挥信贷、保险等支农作用,积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600多年参天古榕、百亩咸淡水青蟹、万亩湿地红树林……随着横陂镇蓝田村与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签订生态资源存入协议,如今蓝田村红线范围内的独特资源化零为整,从实物变成了资产。
生态资源变富民资本,得益于恩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成立恩平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为经济发展赋能。
恩平成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
更多“点绿成金”的新场景“解锁”:那吉镇8000公顷林地未来5年的补偿收益成为质押担保,农户获得顺德农商银行恩平支行授信6亿元;联合良西镇9个村(社区)经济组织,合资组建恩平市福稻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整治撂荒地、生产托管等形式,打造水稻种植产业基地……
在良西镇,不仅稻田能托管生产,种稻农户稳增收更有保障。不久前,江门首单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在这里落地,人保财险江门市分公司为恩平市福稻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1720亩垦造水田,提供38.7万元的收入风险保障。“目前,我们已在恩平全市镇(街)分点逐步推广水稻收入保险。”恩平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江门首单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在恩平良西镇落地。
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只是恩平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的一个方面。在中国人民银行恩平市支行和恩平市金融办的指导下,金融机构还不断创新信贷支农实招,不断提升支农惠农能力。
恩平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试点,采取划片包干、一企两主办行多渠道的模式,主动提供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面扩量”,进一步满足乡村金融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截至2022年11月末,金融机构对接43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6.30亿元。
通过大力推进信用村建设,恩平全面推动金融机构为信用村实施“整村授信”,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撑作用,实现有合理信贷需求的涉农主体授信“能授尽授”。截至2022年11月末,恩平市相关银行机构已经评定151个信用村,对38个信用村“整村授信”5.4亿元,贷款金额2.45亿元,惠及涉农主体176个。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利用好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为‘金舱’项目提供融资解决思路,另一方面,落实水稻收入保险推广工作,引导各银行网点在各镇(街)增设网点,缩小城乡间金融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恩平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